技术创新能力(体现我国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是哪项)
资讯
2024-10-18
33
1. 技术创新能力,体现我国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是哪项?
体现我国高技术创新能力有五项:
一、科技的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到16.9%,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重首次超过6%。基础研究水平大幅提升,化学、材料、物理等学科处在世界前列,取得了一批以量子通信、铁基超导、干细胞为代表的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
二、科技的战略前沿突破能力大幅跃升。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中国航天员首次进驻自己的空间站,“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嫦娥四号”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奋斗者号”成功坐底,“天鲲号”首航成功。
三、科技的体系化建设能力大幅提升。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散裂中子源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功,为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支撑。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019年全社会研发人员总量达到712.93万人,是2015年的1.3倍。每万名就业人中就有研发人员62人年。
四、研发主体的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研发经费已占全国总额的76.4%,是科技投入的主体;技术合同及成交额占全国总额的91.5%,是技术输出的主体。涌现出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均突破20万家。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2019年,3450家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技术合同近42万项,合同金额达到940亿元。
五、科技的开放合作能力大幅提升。政府间科技合作稳步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合作伙伴计划。围绕可持续发展设立联合研发计划和创新基金,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联合研究,深度参与一批国际大科学工程,“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成效明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前沿类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基金项目向港澳开放。
2. 对越博动力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点小兴趣?
越博动力主要是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动力总成,目前是全国最领先的。主要的技术包括:电驱动总成一体化技术、整车控制技术、自动变速控制技术、能量回收控制技术、动力总成系统及核心部件下线检测技术等等了。
3. 影响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
影响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家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科技设施和环境条件不断优化,基础研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基础研究总体上进入从量的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跃升阶段。然而,尽管我国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但整体实力与主要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科技与经济分离运行的状况没有改变,造成科技对促进经济内生增长和引领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不明显,与我们的经济大国,人口大国的地位不相称。影响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宏观管理的顶层机构权威性不够,科技涉及到各行各业,显然不是一个部委机构能统一管理的。部委管理机构职能设置重叠,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教育部等多个政府部门参与管理,各部门的政策目标不一致,政策难以相容协调,甚至部门规章与法律条款相左。缺乏科技资源投入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协调管理。
二、计划经济时代的科技管理和运行体制没有根本性改变。中科院、国防科工委、农业部、卫计委等部委都有自己部门的科研体系,大量的科学事业费用于养人养机构,没有真正用于科研投入。科技资源分布在多个部门、行业、单位,众多经费申请渠道造成了国家科技经费的分散投资和重复投资。部门、行业和地区条块分割、部门之内也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科研人员被动适应管理要求,自主研发无法保证。
三、企业不注重科技研发投入,研发投入以国家为主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科研与经济脱节,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匮乏,知识生产者和潜在使用者之间“人为”隔离,彼此之间仅有有限的沟通和协同。研究、设计、培训、生产脱节,军民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研究机构和大学不了解产业的技术需求,产业也不知道研究机构和大学能提供什么。只有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的时候,企业才能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四、科技评价改革难,没有科技分类评价的制度设计,忽视了基础科学、应用科学、人文社科等不同研究的特点。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不到百分之十,但科技评价却是百分百的基础研究评价指标。科技评价重论文数量轻质量,违背科研本质精神;重短期轻长远,催生学术浮躁;重个人轻团队,不利于科技攻关,科研个体户现象十分突出,很难产生重大科技成果。
五、鼓励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不配套,没有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状况作为科技工作的考核内容。科研单位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不够,我们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法规是借鉴美国拜杜法案(Bayh Dole Act)而来的,其核心是国家经费支持的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科技成果产权归研究单位所有,国家保留征用的权力。美国的大学和研究单位可以独立处置资产,而我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为国家所有,难以独立处置资产和享有科技成果转化收益。
4. 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是核心驱动力?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5. 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有哪些?
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其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或方法论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
6. 企业技术创新的三个关键衡量指标?
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产出。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
(1)技术创新的成功率
(2)新产品开发所带来的销售百分比
(3)新产品开发的盈利能力
(4)技术成功率
(5)技术创新对销售收入的影响
(6)技术创新对企业总利润的影响
(7)完成销售目标的能力
(8)完成利润目标的能力
(9)相对盈利能力
(10)总体成功的程度
7.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始终是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一是聚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加大重大创新平台在企业布局力度,鼓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二是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重大创新联合体,集成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统筹行业上下游的创新资源,形成体系化、任务型的协同创新模式。在功能定位上,创新联合体以完成国家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为导向,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突破产业安全、国家安全的重大技术瓶颈制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技术创新能力,体现我国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是哪项?
体现我国高技术创新能力有五项:
一、科技的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到16.9%,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重首次超过6%。基础研究水平大幅提升,化学、材料、物理等学科处在世界前列,取得了一批以量子通信、铁基超导、干细胞为代表的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
二、科技的战略前沿突破能力大幅跃升。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中国航天员首次进驻自己的空间站,“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嫦娥四号”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奋斗者号”成功坐底,“天鲲号”首航成功。
三、科技的体系化建设能力大幅提升。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散裂中子源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功,为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支撑。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019年全社会研发人员总量达到712.93万人,是2015年的1.3倍。每万名就业人中就有研发人员62人年。
四、研发主体的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研发经费已占全国总额的76.4%,是科技投入的主体;技术合同及成交额占全国总额的91.5%,是技术输出的主体。涌现出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均突破20万家。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2019年,3450家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技术合同近42万项,合同金额达到940亿元。
五、科技的开放合作能力大幅提升。政府间科技合作稳步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合作伙伴计划。围绕可持续发展设立联合研发计划和创新基金,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联合研究,深度参与一批国际大科学工程,“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成效明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前沿类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基金项目向港澳开放。
2. 对越博动力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点小兴趣?
越博动力主要是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动力总成,目前是全国最领先的。主要的技术包括:电驱动总成一体化技术、整车控制技术、自动变速控制技术、能量回收控制技术、动力总成系统及核心部件下线检测技术等等了。
3. 影响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
影响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家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科技设施和环境条件不断优化,基础研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基础研究总体上进入从量的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跃升阶段。然而,尽管我国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但整体实力与主要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科技与经济分离运行的状况没有改变,造成科技对促进经济内生增长和引领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不明显,与我们的经济大国,人口大国的地位不相称。影响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宏观管理的顶层机构权威性不够,科技涉及到各行各业,显然不是一个部委机构能统一管理的。部委管理机构职能设置重叠,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教育部等多个政府部门参与管理,各部门的政策目标不一致,政策难以相容协调,甚至部门规章与法律条款相左。缺乏科技资源投入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协调管理。
二、计划经济时代的科技管理和运行体制没有根本性改变。中科院、国防科工委、农业部、卫计委等部委都有自己部门的科研体系,大量的科学事业费用于养人养机构,没有真正用于科研投入。科技资源分布在多个部门、行业、单位,众多经费申请渠道造成了国家科技经费的分散投资和重复投资。部门、行业和地区条块分割、部门之内也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科研人员被动适应管理要求,自主研发无法保证。
三、企业不注重科技研发投入,研发投入以国家为主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科研与经济脱节,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匮乏,知识生产者和潜在使用者之间“人为”隔离,彼此之间仅有有限的沟通和协同。研究、设计、培训、生产脱节,军民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研究机构和大学不了解产业的技术需求,产业也不知道研究机构和大学能提供什么。只有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的时候,企业才能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四、科技评价改革难,没有科技分类评价的制度设计,忽视了基础科学、应用科学、人文社科等不同研究的特点。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不到百分之十,但科技评价却是百分百的基础研究评价指标。科技评价重论文数量轻质量,违背科研本质精神;重短期轻长远,催生学术浮躁;重个人轻团队,不利于科技攻关,科研个体户现象十分突出,很难产生重大科技成果。
五、鼓励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不配套,没有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状况作为科技工作的考核内容。科研单位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不够,我们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法规是借鉴美国拜杜法案(Bayh Dole Act)而来的,其核心是国家经费支持的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科技成果产权归研究单位所有,国家保留征用的权力。美国的大学和研究单位可以独立处置资产,而我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为国家所有,难以独立处置资产和享有科技成果转化收益。
4. 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是核心驱动力?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5. 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有哪些?
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其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或方法论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
6. 企业技术创新的三个关键衡量指标?
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产出。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
(1)技术创新的成功率
(2)新产品开发所带来的销售百分比
(3)新产品开发的盈利能力
(4)技术成功率
(5)技术创新对销售收入的影响
(6)技术创新对企业总利润的影响
(7)完成销售目标的能力
(8)完成利润目标的能力
(9)相对盈利能力
(10)总体成功的程度
7.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始终是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一是聚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加大重大创新平台在企业布局力度,鼓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二是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重大创新联合体,集成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统筹行业上下游的创新资源,形成体系化、任务型的协同创新模式。在功能定位上,创新联合体以完成国家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为导向,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突破产业安全、国家安全的重大技术瓶颈制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